學校的品質該如何衡量呢?對有經驗的教育工作者來說,他們也許在學校待一天就可以了解該校的大致情形,但卻得花上一年時間才能評鑑出一間學校的優缺點。對家長來說,他們沒有辦法花那麼長時間來評估一間學校的好壞,就算有時間,他們恐怕也不知道該從什麼角度來決定要不要讓自己的小孩就讀這間學校。
在這樣的狀況下,通常家長會仰賴一些概略的品質指標,像是家長之間的口碑和該校的標準化測驗成績來作為孩子是否該入學的決定因素,但是這樣的評估機制其實大有問題,而且需要仔細檢視。
最大的問題在於它不夠精確。有些學校之所以獲得許多家長的口碑推薦或是取得出色的測驗成績,是因為它們迎合了某些優勢族群的需要,但根據研究指出,這些名校常常無法像其他那些不甚出名或成績不亮眼的學校那樣,給予學生更多的附加價值及更大的幫助。
第二個問題則是這些指標都不足以全面評估一間學校的好壞,尤其是標準化測驗成績只能提供狹隘且不透明的評估結果以及用來比較各校之間的短期差異。而且單靠成績高低來評估學校品質,只有極少數的學校能成為贏家,其他則變成競爭之下的失敗者,那不僅傷害那些學校的名聲,也會讓外界誤認為整體教育品質有呈現大幅下滑的趨勢。
最後的問題是這些評估方法帶來不當的隔離效果。測驗成績出色的名校形成競爭激烈的窄門,到最後學費昂貴得讓一般人唸不起。即使位於低收入區,這些好學校仍會被社經地位相對優勢的家長所掌握,一般人的小孩會被那些有優勢的同學孤立,無法享受和他們一樣的學校資源。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些優勢族群學生也無法接觸到和他們背景不同的同學。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位於美國麻州的聖十字學院(College of the Holy Cross,
Massachusetts)和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合作研發了一項名為「找到你心中最理想的學校」(Dreamschool Finder)的學校品質評估工具。該校負責研發的助理教授傑克.史奈德(Jack Schneider)指出,雖然完美無缺的學校品質評估工具並不存在,目前他們所開發的工具也未臻完美,但在有限的資料基礎之上,已經能為家長們提供比較好的評估方式,讓他們視自身需要去評估學校,像是學校文化、多元性或是大學升學率等,其評估結果也會比較精確。
該評估工具分為六大項目。前兩個項目是語言及數學的成績進步情況,使用各州的SGP(Student Growth Percentile) 統計資料,比較學生在標準化語言及數字測驗成績中的進步狀況。第三個項目是「學校環境」(school climate),利用畢業率及輟學率來評估,了解各校學生及成人對教育過程的投入程度及高中畢業生的大學升學情況。第四個項目是「大學準備程度」(college readiness),利用SAT測驗中的寫作成績及大學先修班(Advanced Placement)中取得三分以上的學生比例來做為評估指標。根據研究,這兩個數字可以有效地了解學生們是否已準備好升上大學。
最後兩個項目則是「學校資源」(school
resources)及「多元性」(diversity)。更多的資源能提供更多的機會給孩子,而多元性的環境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也有很大的助益。該工具是利用每一個學生能分到的經費(expenditures per student)來直接評估學校資源,至於多元性則是創造了一個「完美多元性」的人口組成指標,包括白人、非裔美國人、拉丁裔及其他族裔各佔25%的組成比例,然後計算各校實際人口組成與該指標之間的差距有多少,用以評估該校的多元性。
這些指標及使用的統計資料仍有許多問題,像是有些州仍沒有SGP的統計資料、學校環境很難只靠畢業率及大學升學率來判斷、學生的大學準備程度也只能靠標準化測驗成績來了解、學校資源只能看到經費的金額,而不能了解經費運用的實況以及多元性的評估方式過於武斷等。
儘管有許多限制,但該工具仍為社會大眾提供一個良好的評估方式,給家長更全面的評估資訊。也讓許多被傳統、偏頗且單一的指標給壓迫的學校,有更公平的比較基礎,進而鼓勵它們各自發展獨特的優勢。
資料來源:Education Week
駐休士頓教育組 周汶昊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