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學校進步為一反覆循環的流程,用以協助像教室、學區或由多個區域組成的網絡這類組織裡的群體設定目標、找出改進的方法以及評量變化。最普遍的作法大致有:以整體視角看待問題點,而非僅看單一個案;改善系統中的政策及流程;反覆測試可能問題的成因及找出可能解決方案;針對受影響最鉅者,例如:老師及學生,來決定做何種改變及因應之道。
持續學校進步集結其它領域的許多觀念及策略,包括:製造業、科技業以及健康醫療業。例如:阿圖˙葛文德(Atul
Gawande)的暢銷書《清單革命(The
Checklist Manifesto)》中寫道:「從手術到航空各領域受過高度訓練的專家,可以依照他們領域的需求,量身設計一份簡單的清單,以幫助他們有效避免致命的錯誤發生。一項工具可以視情況改變用法,但很多時候,也可以結合多種工具完成一件事。」
少數幾項常被用到的工具或策略,如下:
l 設計為基準的實施研究(Design-based
implementation research):教育者、職員及研究者依據教育研究,設計政策及方法,然後研究實行結果,接著找出符合做為後續修訂研究參考的特定內容及找出更廣泛的使用範圍。那常被運用在發展課室結合科技的課程規畫上。
l
通力合作改善社區(Networked improvement communities):學校與研究者通力合作以分析特定問題、提案及測試解決方案。許多位於不同地點的學校參與,可以瞭解問題在不同地方的呈現情形以及於不同學生群間測試解決方案。學校之間也可以更快速互相學習彼此的經驗。
l
促進科學(Improvement science):此觀念源自於健康醫療領域,由美國國家衞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支持的醫院衞生實驗研究。美國教育部的兩個教育研究機構—國家科學基金會(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及教育科學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均有補助經費以運用促進科學的方法於教育上。
l
六式碼(Six Sigma):原為一品質管理方法,於1980年代由摩托羅拉(Motorola)發展出來,用於製造生產,包括運用一系列檢測及改善問題的步驟流程,以達到公司目標。人們變成運用此流程的專家,達成越複雜的目標時,會獲得代表不同能力的色帶(belts),就跟跆拳道選手獲得分級色帶一樣。
l
精實或精益生產法(Lean or Lean Manufacturing):起源於豐田(Toyota)的一套管理方法,目的在消除如庫存等的一切浪費,以降低成本、提高品質、加快流程速度和改善資本投入。運用在學校改善方面為著重增加學校價值(value),授予老師、學生及教職員更多自主權利,以發現問題及可能的解決方法,以直接改善學生學習及經驗。
l
正向偏差(Positive deviance):此流程作法為調查不同地點,找出平均值或一般情況,例如:學區的平均分數或新的閱讀課綱的平均成效,並藉此找出優於平均值或勝過一般情況的地方,接著試著找出適合施行於其他地點的課程。在某些學區,一些在特定領域被評訂為正向偏差的學校,會與在那些特定領域特別弱的學校配對。
美國聯邦在「每個學生成功法案(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 ESSA)」中並未特地規範學校持續改進、執行方式或其他施行架構的細節,不過卻強調各學區必須策劃適合促進其學校進步的計畫方案,並非只是依據聯邦所訂定的方略。然而聯邦也呼籲各州及學區,可以運用對學生學習有實質效果的方式做為學校進步計畫方案的策劃參考。
每一年提升個別學校測驗成績是一回事,然而當學區依據ESSA訂立的標準做為進步參考基準時,卻發現要讓學生長期持續進步,需要更有系統及持續性的方法。因為不斷受到挫折的緣故,「持續學校進步」的趨勢因之受到矚目;該詞為課程架構(frameworks)裡的用語以及用來分析及解決政策及施行問題的工具。
研究學校進步的學校認證機構AdvancED執行長艾嘉特(Mark
Elgart)說:「然而持續進步的問題在於這個詞衍然變成一個教育行話,在每個人的ESSA的計畫幾乎都可以看到這個詞,但事實是沒有人真正去研究它的內涵究係為何。」
根據一份針對全美3萬4千所學校,25萬個課室所做的研究,艾嘉特發現那些長期下來學生有顯著進步的學校都有幾項共通特點,包括:所有教職員認同的明確目標、對學生參與度具高度期望、教學著重以學生合作為中心以及健康的學生風氣(“healthy”
student climate)。
研究持續進步範例的機構「進階教學卡內基基金會(Carnegie
Foundation for Advancement of Teaching)」董事長布萊克(Anthony
Bryk)說:「從發展計畫證明到發展問題解決證明,是一項重大改變。我們看到了問題點所在,所以我們讓計畫適得其所,然而那些迫切需要接受改善的學生群,是否真有從中受惠,還有那些計畫方法是否真正奏效。」
主題:學校評鑑
資料來源:
Education
Week-- February 6, 2018
AdvancED
駐休士頓教育組陳憶如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