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4

男女分班與分校有捲土重來之勢


教育平等這個議題會牽涉到的範圍相當廣泛,從學區、種族到社經地位都有,甚至連性別這個出生前就已經被決定的元素也會產生平等與否的爭議。有的爭議,像是男女分班或分校是否真的會對學業表現有影響,可能就激怒一個國家半數以上的人口。早期之所以會將年輕男孩與年輕女孩在學習環境裡分開,原因相當簡單:將「異性」這個會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從學習環境裡移開,可以幫助專心學習,學業表現自然會變得更好。然而,當美國決定將「分別但是平等」(separate but equal)這種心態從生活中各個層面剷除時,那些將男女學生分開教育與管理的學校也面臨了同樣的道德衝突。某些人甚至認為,分開年輕女孩與年輕男孩不只沒有意義,根本就是性別歧視。
過去,男女分班雖然有減少的趨勢,卻從來未曾從教育體系中消失,即使連男女分校也不例外。近幾年來,又開始有人提倡男女有別,其原因竟然跟最起初的理由一模一樣。美國如今大約有500所公立學校提供不同形式的男女有別教育管理,分班與分校都有。
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是因為女中學生多半對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即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領域沒有興趣,即使那些展現出強烈潛質的女學生也不例外。由於青春期是一段很敏感的年齡,傳統上認為年輕女孩會開始在意異性對她們的想法。因此,紐約市長候選人克麗斯汀.昆恩(Christine Quinn)便以成立公立女子重點學校作為她的競選政見之一,她要讓這些女學生致力於追求STEM學科,不會因為周圍的男生而喪失自信。
然而我們該思考的是,對這些向來就不怎麼有吸引力的科目失去興趣,真的跟異性的存在有關嗎?這個答案很簡單,但是簡單的答案往往難以回答複雜的問題。
例如,年輕女孩對於她長大後的生涯規畫,很可能受到來自父母的影響。直接的影響是家長主導子女未來的人生方向;間接的影響是,她的母親或父親在家庭裡扮演的角色。如果她的父親是工程師,而母親是幼稚園老師,那麼這個年輕女孩可能會更想走上她母親的道路,即使她跟父親一樣對工程相關科目感興趣。幼稚園老師絕對是一個高貴的職業,但畢竟是一個女性為多數的職業。根據2011年的數據,全美國只有百分之2.3的幼稚園老師是男性。因此,即使這名女孩參加了 STEM女校,最後還是可能選擇從事幼兒教育,這就跟她對異性的想法沒有太大的關係了。
至於LGBT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即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與跨性別者)學生呢?在某種程度上, K-12學生中定義自己屬於這個族群的人數有增加的趨勢。對於那些將男女分別教育管理的學校而言,如何對待這些學生,將會是很大的挑戰。
ACLU美國公民自由聯盟(The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一直以「教育孩子,拒絕刻板印象」(”Teach Kids, No Stereotypes”)的口號公開反對男女分班或分校,尤其是公立學校。ACLU相信,將年輕男孩女孩分開是公民社會的一種倒退,也會為學生帶來不平等的後果。想讓年輕女孩與男孩致力於學業、發展自己的天賦,應該還有其他更好的方式來鼓勵他們才對。
資料來源:
Education Week
駐休士頓教育組 李知音

(主題:性別平等教育)